学校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本院概况 本院学人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学生天地 民族学讲座 制度建设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刘永连:名副其实的丝路——从丝绸贸易看中西海路交通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04-28  阅读次数:

 2022年4月27日下午,我院西部边疆讲坛第58讲开讲,本次讲座邀请暨南大学刘永连教授讲授从丝绸贸易看中西海路交通的相关内容。讲座由王欣老师主持,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进行,我院全体教师在文科教研楼312教室集中收看,全体学生线上收看。

 刘永连,历史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外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长年从事中外关系史研究,近年尤其关注东亚海域交往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

 刘老师的讲座从六个方面展开。首先,刘老师讲述了海上丝绸外销的发端。他旁征博引,从《史记》《汉书》等古典文献,南越王墓出土的丝绸等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和各类沿海口岸的开辟,解释了贸易都会的形成,论证了彼时丝绸已经成为一种商品,用以生产和出售,并且至少在南越王室中,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日常用料。在对《往五天竺国传》《世界史纲》等文献记载和古罗马壁画等分析基础上,刘老师指出,中国丝绸已经远销罗马,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至少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

 其次,刘老师论述了海上外销丝绸货源腹地之广阔。他指出,湖广地区、福建、江浙、四川、云南均出产丝茶,其中,广东、福建是主要对外贸易口岸;据唐、清等文献记载,从江浙产地到广州口岸的交通可辐射到陕西、河南、山东诸省,商人往来繁忙,货物贸易非常发达,由此海上丝绸之路货运腹地广阔可见一斑。

 接着,刘老师阐释了海上丝绸外销国际市场规模和价值之大。他讲到,新航路开辟之后,尤其是17世纪以后,从广东出口的丝绸主要运销欧洲、美洲和日本三大国际市场;据两广总督李侍尧奏折,彼时,丝绸货物价值已经达到七八十万两乃至上百万两。据统计,仅葡萄牙商人每年运销的中国绸缎就达1300箱,一般每箱装有250匹;葡萄牙人从澳门贩运到欧洲的生丝年均数千担,1635年甚至达到6000担,同时,在美洲市场上,对丝绸尤其是生丝的需求亦不容忽视。

 第四,刘老师讲解了海上丝绸外销规模远超陆路。他认为,新航路开辟之后,丝绸外销规模迅速增长,成为中外贸易中的大宗商品,18世纪以后,英美相继成为中国丝绸的主要外销市场。据统计,仅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出中国生丝年均价值就达几十万两;在日本市场上,仅葡萄牙商人每年通过贩卖中国丝绸就能获利235万两白银。而19世纪以来,海上丝绸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丝绸火爆程度超乎想象。

 同时,刘老师讲述了海上丝绸外销持续时间之长。第一,唐朝中期海路就超越了陆路,实现了很大程度的繁荣发展。第二,新航路开辟后海上贸易更为发达,华人一度成为南阳贸易网的缔造者和维持者,从而将中国丝绸推销至南洋各国,同时欧洲殖民者将中国丝绸大量运往欧洲和美洲等国际市场。第三,广东丝绸成为对外贸易主力。

 最后,刘老师讲述了中国丝绸在海外的使用情况。他介绍了丝绸在海外成为婚礼用品、欧洲丝绸时尚、中国丝绸在美洲等情况。

 讲座结束后,王欣老师从四个方面与刘老师进行探讨,拓展了同学们对丝绸之路的认知。部分老师就海上丝绸之路的史料支撑等问题与刘老师进行交流,刘老师一一耐心解答,本次西部边疆讲坛圆满结束。

 

© 2010- 2018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版权所有
院长信箱:wangxin@snnu.edu.cn
院办信箱:myzxbg@snnu.edu.cn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710062 )
电话:+86-029-853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