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我院师者周论第二十三讲在雁塔校区崇鋈楼学思堂举行。陈昱彤老师以“清代西藏地方与中央交往的贡赐物品”为题,与师生进行讨论交流,我院全体师生聆听本次报告。
陈老师的报告围绕三部分展开,分别是贡赐物品的种类与特征、贡赐物品是汉藏文化交融的物质载体、基于贡赐物品的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陈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朝觐的场合,如年班朝觐、贺谢朝觐和临时朝觐;朝觐的贡品种类,如宗教用品、特色纺织品、药品和食品;赐品的种类,如册印信、食品和宗教用品等。
接着陈老师指出贡赐物品是汉藏文化交往的物质载体,比如在金属造像方面,六世班禅前往热河为乾隆皇帝祝寿,使汉藏两地的金属造像技术得以深入交流交融;制作精美、造型别致的清宫赐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藏上层僧俗官员的审美情趣;随着两地手工业方面的交流,清宫造办处的物品样式和工艺水平都超过了初期,改良后造型精美的藏式器物也开始转变为清廷上层人士赏玩或生活之物。
最后,陈老师重点阐述了基于贡赐物品的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贡赐物品均为代表双方最高物质水平的物质本体,清政府通过贡赐物品强化西藏地方情感认同的同时,实现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上的深度互联与认同,成为稳定边疆、治理国家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动力。同时,在汉藏两地流传的贡赐物品不仅是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更是传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载体。
报告结束后,各位老师和同学就本次讲座的内容与陈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并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看法。至此,本次师者周论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