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下午,我院师者周论第二十二讲在陕西师范大学崇鋈楼学思堂举行。王惠敏老师以“商民、藩王及官府的博弈:嘉靖碑记凸显的汉口勃兴历史信息”为题,与师生进行交流讨论,我院全体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王老师的讲座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解。首先,王老师讲述了嘉靖《汉口地稞旧碑记》的研究缘起——自明成化汉水改道以来,汉口作为区域贸易港口吞吐四方货物,吸纳各地商贾和流寓民众,迅速成长为天下名镇,并在清乾嘉之际臻于全盛,开埠后又一跃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史料相对匮乏,学界对汉口早期历史面貌的认识比较模糊。而嘉靖 《汉口北课旧碑记》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结合其他文献,对碑记展现的汉口早期发展过程中商民、藩王及官府间的博弈状况加以分析,可以借此揭示汉口曲折发展、艰难崛起的历史信息,充实对汉口早期发展历史的认识。
其次,王老师介绍了嘉靖《汉口地稞旧碑记》的内容——嘉靖二十五年明朝廷及其辖下的郡县两级官府、地方藩王府和汉口的居民,主要围绕征收基地上建造房屋的税收问题展开,包括以何种标准征收、由谁来征收、所征税款移交何处、如何使用这笔税款等。通过碑记中房屋数量和征税额既表明了汉口早年的发展速度,生动地展现了商民、官府和藩王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和结果,又为管窥早期汉口发展历史提供了可能。佐以其它史料,发现汉口的快速勃兴在万历年间(1573—1620)表现得更为耀眼夺目,有学者甚至指出,16世纪汉口的发展规模已超过隔江对望的省城,成为湖北最大的城市,人口规模达2万余人,汉口的发展态势在明代已经超过江夏的金沙洲。但是在明中后期朝政日益黑暗的大环境下,作为新兴市镇的汉口,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同样遭受来自官府、藩王的盘剥和压榨。
最后,王老师在结语中总结:从嘉靖碑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早期汉口的兴起过程中,各级政治势力渗透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有拓荒移民、商民与楚地藩王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有楚地藩王内部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汉阳府与藩王府之间的微妙关系,甚至体现了国家最高掌权者与藩王和汉口地方官府之间的博弈。即便是主要依靠外来移民进行初步拓展的早期汉口,亦不能逸出晚明独特的时代氛围,其社会经济生活仍然受到各层级政治力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