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7日,我院在文科科研楼312举办了第十八届“马长寿民族学讲座”。 此次讲座邀请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主讲,我院院长王欣主持,周伟洲教授点评,我院全体在校师生和校内其它院系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的讲座题目是:《多语种档案史料在17世纪蒙古史研究中的应用》,其内容梗概如下:
一、 满文档案资料的开发
最早做满文档案的要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学者,一直到70
年代末,辽宁大学历史系开始编译《满文老档》(清初史料丛刊第一种,重译,< 满文老档>太祖朝第一分册——第三分册,1979年,以内部资料形式刊印),并同时编译《清初史料第二种,汉译< 满文旧档>》,利用日本东洋文库丛刊第十八《旧满洲档》罗马字拼音本,参考其日文译文,补译了天聪九年的满文老档。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认为这应当为大陆学者对《满文老档》和《旧满洲档》汉译的开始。
进入80年代,季永海、刘景宪译编《崇德三年满文档案译编》(辽沈出版社,
1988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出版《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上中下3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接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汉译《满文老档》(上下2册,中华书局,1990年)
2010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辽宁民族出版社影音出版《内阁藏本满文
老档》(全20册),并做了拉丁文转写和汉译。
二、 蒙古文档案资料的开发
(一)蒙古文档案资料的开发
李保文编辑影印出版《十七世纪蒙古文文书档案》(1600—1650)(蒙古少
年儿童出版社,通辽,1997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清初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全7册)(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2006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清内阁蒙古堂档》(全22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
清代边疆满文档案目录(全12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人民大学清
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吴元丰、胡兆斌、阿拉腾奥其尔、刘怀龙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
(二)清代地方档案的开发大有进展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内蒙古档案馆《准格尔旗札萨克衙门档案》(全42册)(内蒙古科技出版社,2011年)
鄂托克旗、内蒙古档案馆《鄂尔多斯右翼中旗蒙古文历史档案选编》(全12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三)伊克昭盟杭锦旗档案的整理出版
杭锦旗札萨克衙门档案共90册,目前已经出版近40册(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16年——2018年);
(四)阿拉善蒙古文档案的整理及汉译及出版
(五)清内国史院蒙古文档案的汉译及出版
三、 汉文档案资料的开发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介绍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编辑《中国明
朝档案汇总》影印本,(全10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这是继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李广涛等编辑出版明清档案后,中国大陆编辑出版的大型文献,为清初满蒙关系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四、 清初蒙古史史料的整理研究
《三朝实录》从出纂并几经修订,直到乾隆朝成为定本,形成两个以上的本
子,而且各本之间的差异很大。尤其随着《旧满洲档》、《内国史院档》以及清初蒙古文档案等原始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学术界对研究《三朝实录》的兴趣与日俱增。有鉴于此,齐木德道尔吉教授认为应当理清《三朝实录》的源流和编纂改订的过程,了解各本之间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与原始档案的比较,搞清其史料来源于价值。
(一) 对《三朝实录》中的蒙古史史料的整理研究
首先以雍乾本《三朝实录》为底本摘录了清朝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实录中的蒙古史史料,并同日本内阁文库藏康熙本三朝实录加以比较,形成《清朝太祖太宗世祖朝实录蒙古史史料抄——乾隆本康熙本比较》一书。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在与巴根那编著的《清朝太祖、太宗、世祖朝实录蒙古史史料抄——乾隆本、康熙本比较》(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评议道:“是在国内外首次完成的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和方便使用的技术处理手段,使用者一本在手,可发现雍乾定本《三朝实录》中的蒙古史史料同康熙朝所修《三朝实录》之间存在的大量异同”。
(二) 满蒙文档案的比较研究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认为以《三朝实录》中所记录的蒙古史史料为线索,再与《旧满洲档》和《内国史院满文档案》中的相应记载进行比较,是这个项目的重要内容,其意义在于奠定17世纪上半叶蒙古史研究的史料基础。
五、 爱新国时期女真、满洲与蒙古关系研究
在对《三朝实录》进行史料学研究的同时,课题组积极地与中国第一历史档
案馆合作,获得了当时全宗号以《蒙文老档》命名的部分珍贵档案资料。接着,李保文《十七世纪蒙古文文书档案(1600—1650)》出版,促使首批研究文章应运而生。而这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爱新国时期(1616—1636)的满蒙关系研究之上。
(一) 蒙古科尔沁部与爱新国之间的关系
巴根那的《科尔沁部与爱新国联盟》(内蒙古大学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
生学位论文,2001年度)一文利用17世纪蒙古文文书和清太祖、太宗时期的满文旧档,探讨了1624年至1629年间的蒙古科尔沁部与女真爱新国之间的联盟关系。
(二) 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研究
白初一的《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若干问题研究》利用满、蒙档案,参考
清朝官方实录和明代汉文史料,对清太祖时期的满蒙关系作了研究。
(三) 关于阿鲁蒙古部落研究
阿鲁蒙古诸部是指17世纪上半叶活动在大兴安岭山阴地区的蒙古部落。主要是以哈萨克后裔所统阿鲁科尔沁部、四子部、乌喇特部、茂明安部、哈赤温后裔所统翁牛特部、喀喇车力克部等部落。学届对这些部落与爱新国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
(四) 关于喀喇沁和东土默特部的研究
喀喇沁万户,是原应绍卜万户、山阳万户和满官嗔—士默特万户等三万
户部分成员的联合体,是达延汗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后裔、孛儿只斤氏诸诺颜与成吉思汗名将者勒篾后裔花当子孙、兀良哈氏诸塔布囊统治下的兀鲁思。
(五) 关于17世纪初呼和浩特的研究
呼和浩特作为西土默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又是外喀尔喀右翼与西蒙古卫拉特诸部与明朝贸易的枢纽之地,备受研究者的注意。17世纪的满蒙文档案为进一步研究呼和浩特和西土默特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结语
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在讲座的最后部分就自己以及周围学者的研究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分享给了大家:
(一)档案史料尽管是历史研究中最有价值的原始资料,但作为历史事件的遗留和碎片,是不系统的、缺少连贯性,由此带来的释读困难难以克服。要正确的解读档案资料中的历史信息,首先需要对档案资料本身做语文学研究,对其文义获得正确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各种文献研究方法,对档案资料所承载的信息,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加以复原。
(二)在占有档案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与官私重要史籍中的相关记载进行比较研究,理清其流传,以获得正确可靠的研究资料。
(三)对17世纪档案资料进行研究,需要有扎实和系统的蒙古文历史文献的全面知识。对蒙古部落、蒙古王公贵族的家族系谱要有全面而准确的掌握,这是解读17世纪满蒙汉文档案资料,进而发现和解决这一时期历史问题的钥匙。
(四)研究者要具备多语种阅读和应用能力。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最后强调,研究者要多掌握几门专业的语言知识。
讲座结束后,周伟洲教授就齐木德道尔吉教授的讲座做出点评,周教授高度赞扬了齐木德道尔吉教授根据档案资料研究民族学、民族史的方法与态度,并建议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的硕、博士生,要在研究态度与方法上下功夫;另外,周伟洲教授肯定了齐木德道尔吉教授的研究心得,认为做研究一定要懂得档案的价值,要掌握多方面的材料,做综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