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本院概况 本院学人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学生天地 民族学讲座 制度建设
民族学讲座
民族学讲座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民族学讲座 > 民族学讲座 > 正文

第六届马长寿民族学讲座纪要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5-11-30  阅读次数:
                        

20041016日下午3时,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在校文科科研楼三层学术报告厅举办了“第六届马长寿民族学讲座”。与会学者大多来自陕西师范大学,主要是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政治经济学院等单位的教学科研人员与学生。

本届民族学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导师郑杭生教授,讲座的题目是《民族社会学的新视野》。讲座由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周伟洲教授主持。

郑杭生先生的讲座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  小引

随着社会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所关注和所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众多社会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专门化。在此基础上,社会学学科不断扩展。越来越多的分支社会学不断形成,并走向成熟,成为自然体系的独立学科,民族社会学正是其一。随后,郑杭生先生介绍了与此讲座相关的几个概念: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运行和发展,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学视野是指在社会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全面地、综合地、动态地和科学地认识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民族社会学是研究多民族社会良性运行和民族与社会关系协调发展机制的社会科学。具体来说,民族社会学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视野来探讨与民族相关联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同时从民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二部分  民族与社会的关系

1.       民族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民族社会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社会学视野下探讨民族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民族与社会的关系是民族社会学基本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民族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2.       如何理解民族与社会的关系

郑杭生先生认为,要理解民族与社会的关系首先要认识民族社会学与民族学之间的区别;其次需要区分社会中民族范畴的两种特性即自在性和自为性;再次是既需要了解其结构特征,也需要把握其过程特征。

3.       民族问题的实质层面和特征

民族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当中的民族关系问题,其核心是利益与价值的关系。民族问题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即政治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而且这四个层面的民族问题又具有不同的特征:政治层面民族问题的特征具有集中性、直接性、和象征性(民族作为一种政治资源被利用)特征;经济层面民族问题具有根本性跟潜在性(与政治层面上的直接性相对而言)的特征;社会层面民族问题的特征具有多样性和嵌入性;而文化层面民族问题的特征与政治、经济层面的问题不同,它主要是观念、态度和情感问题。

4.民族社会学的任务

总的来说,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探讨社会中民族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良性运行机制与规律。具体来说,民族社会学主要从社会学的视野来探讨与民族相关联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从民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分别来看,民族社会学的任务有:研究社会中民族与民族文化的形成、变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及规律,探讨民族社区、人口、教育和社会问题,民族政策和制度的安排研究,探讨社会变迁与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等五个方面。

                                     第三部分  族际社会的良性运行

社会良性运行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因素,其一为社会系统的动力机制,其二为系统内部的协调机制。关于多民族社会的机构特征,郑杭生先生从民族人口规模角度、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角度、从政治结构角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郑先生认为要实现族际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首先要分析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和阻碍族际社会的良性运行,其次要探讨族际运行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第四部分  转型社会的民族发展

在社会转型时期,对于中国社会的认识必须深化,主要需要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前现代向后现代、旧现代向新现代的转化,而且要把本土化和国际化结合在一起,建立本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探讨中国转型社会时期的民族关系。

由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主题之一,也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目标,因此在这一部分中,郑杭生先生首先阐述了社会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及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

1.       社会转型及其影响

中国自1978年以后开始了社会转型加速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而全面的社会转型,它涉及文化、价值、制度、组织、资源配置、产业结构以及职业分化等社会地各个领域。因此,郑杭生先生首先就现代化理论中被弄得十分混乱的问题,“传统”与“现代”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传统”与“现代”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某些传统作为民族历史发展的精华和科学健康的成果,不仅不会成为社会现代化的障碍,而且和本民族的社会现代化有着直接联系;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毕竟是历史形成的,历史条件的变化使得某些传统自身丧失了存在的价值,人们需要重新评判它们的价值。接着,郑先生对于社会转型对不同民族的影响做了深入的分析。

2.       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之所以把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因为民族关系是当今社会尤为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而且民族发展问题对中国来说更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推动中国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二是要加强民族教育的人才战略。

                                    第五部分  全球化与民族多样性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涉及科学、具有多种维度的历史过程、全球化作为历史发展的以个全新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全球化的同时,民族却呈现出了一种多样性的特征。对于此部分的内容由于时间的关系,郑杭生先生没有能够开展论述。

讲座之后,主持人周伟洲教授对郑杭生先生的讲座作了简短的评论,随后还有与会者就有关社会学问题向郑杭生先生提问(吴洪林)

上一条:第七届马长寿民族学讲座纪要 下一条:第五届马长寿民族学讲座纪要

© 2010- 2018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版权所有
院长信箱:wangxin@snnu.edu.cn
院办信箱:myzxbg@snnu.edu.cn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710062 )
电话:+86-029-853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