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7日下午14:30分整,我院全体师生准时参加了本周学术论坛,此次论坛由我院院长王欣教授进行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魏晋西域屯田的特点》,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屯田区域的逐渐东移。通过分析汉魏时期西域屯田的地理位置,指出“与两汉时期相比,魏晋时期内地各政权在西域的屯田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域东部的楼兰、高昌等地,屯田区域明显缩小;屯田和统治中心从渠犁东移至楼兰地区,亦无法控制整个西域的局面”。
第二,屯田体制日臻完备。魏晋时期西域屯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楼兰和高昌,虽然屯田范围缩小,中心东移,但是其屯田体制在两汉的基础上却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职官系统日臻完备。
第三,屯田类型的扩大与屯田人员的土著化。与两汉时期相比,魏晋西域屯田的类型除了有兵屯或军屯外,民屯开始出现,从而改变了以往兵屯为主单一的局面。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晋西域民屯的比重日益增加,且兵屯与民屯人员均有逐渐土著化的趋势。
第四,河西在西域屯田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特别是敦煌郡在西域屯田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显著提升,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内地分裂割据,魏晋中央王朝常常无暇也无力直接顾忌西域屯田事务,河西地方政府常常承担其经营和管理西域地方事务的任务。二是魏晋西域屯田的人员,无论是兵屯还是民屯,均主要来自河西。
第五,楼兰与高昌屯田活动趋于一体化。经过两汉时期的长期而有效经营,楼兰和高昌逐渐成为西域地区两个最为发达和成熟的屯田区。魏晋时期在西域的屯田区域虽然显著缩小,但却相对集中到楼兰和高昌两地,两者关系因之日趋密切,并逐渐出现了屯田一体化的趋势。
王欣老师在报告完结后,还向师生介绍总结了上周我院三位老师前往新疆参加首届新疆智库论坛会议的情况,展示了此次代表我院出席首届新疆智库论坛与会学者考查图片,并通过考察实践路线,逐步为师生介绍了他们所见所闻的新疆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