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本院概况 本院学人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学生天地 民族学讲座 制度建设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西部边疆讲坛第85讲:跨区域互动、多文明交流与“文化—生态”共生带:喜马拉雅区域文明的思考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4-06-21  阅读次数:

2024年6月15日晚上19点,我院西部边疆讲坛第85讲在雁塔校区崇鋈楼敏行厅开讲。本次讲座由青海民族大学叶拉太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跨区域互动、多文明交流与“文化—生态”共生带:喜马拉雅区域文明的思考》,我院副院长徐百永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叶拉太,男,藏族,1979年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古藏文文献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出站人员,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际藏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吐鲁番学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理事,青海省藏文古籍研究会理事。

讲座开始时,叶拉太教授详细梳理了从17世纪至今人们对喜马拉雅概念认识的演变过程。他强调,17世纪的人类学家最初将喜马拉雅视为自然地理区域进行研究,而现在更多地从文化区域视角来认识这一地区。他清晰地界定了喜马拉雅的概念,指出广义上喜马拉雅包括青藏高原整个雪域高原,而狭义上则特指喜马拉雅的南北两侧。叶教授还从文化、宗教、地理空间等多重维度将喜马拉雅地带划分为三类,并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当前学术界对喜马拉雅北部区域“喜马拉雅性”及其相关学术问题关注不足的现状。

随后,叶拉太教授通过深入挖掘藏文资料,为我们揭示了藏文文献中关于“喜马拉雅”的记载。他指出,在早期藏文文献中,喜马拉雅的原意涵盖了整个青藏高原区域。他进一步提出了喜马拉雅区域统一性来源于其三个区域社会间的“互补共生关系”。这些区域包括北喜马拉雅区域(青藏高原社会文化圈)、西喜马拉雅区域(拉达克——克什米尔社会文化圈)以及南喜马拉雅区域(尼泊尔—不丹—锡金社会文化圈),它们共同构成了喜马拉雅区域的整体面貌及历史画卷。

在讲座的结尾部分,叶拉太教授总结了跨喜马拉雅的南北互动对藏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强调这种互动不仅是藏系文明在喜马拉雅地区扎根兴旺的助推器,其影响还超越了地理界限,对历史上的中国与南亚乃至当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讲座结束后,徐百永教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精彩的总结与评述,师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叶拉太教授对大家的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至此,本次西部边疆讲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上一条:我院成功举办第三届藏学研究青年学者论坛 下一条:师者周论第46讲:论党项西夏对夷夏观的认知与重构

© 2010- 2018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版权所有
院长信箱:wangxin@snnu.edu.cn
院办信箱:myzxbg@snnu.edu.cn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710062 )
电话:+86-029-853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