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下午,西部边疆讲坛第67讲在我院开讲。本次讲座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少春老师,主题为:“在‘一盘散沙’上生成‘团结力’——中共建设中华民族的早期探索”,讲座由我院副院长徐百永老师主持,全院师生通过线上形式参加了本次讲座。

张少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团结研究。目前担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副秘书长,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称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团结的百年历程研究》等多项课题。

本次讲座聚焦于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团结的早期理论探索和实践。讲座伊始,张老师指出,如果不去理解1919年至1931年这十余年间的变化,就很难理解中华民族凝聚之开端的情况,点明了本次讲座的意义。
接着张老师介绍了“一盘散沙”概念最初提出之情形。事实上,早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先驱就已经开始借助“一盘散沙”的概念讨论中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随后,张老师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组织化的种种实践,这些工作逐渐催生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在此基础上,抗日战争的爆发进一步激发了中华民族全体人民同仇敌忾的情绪,使得中华民族在战争危机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并迅速地团结于一体。

讲座结束后,徐百永老师对报告进行了全面总结和评议,并与张少春老师进行了交流互动。在师生的热烈讨论中,本次西部边疆讲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