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本院概况 本院学人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学生天地 民族学讲座 制度建设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高山上的会牧:近代以来阿尔金山地区的游牧人群与互动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19  阅读次数:

 2022年5月18日下午,我院西部边疆讲坛第61讲开讲,本次讲座邀请新疆师范大学关丙胜教授,讲授“高山上的会牧:近代以来阿尔金山地区的游牧人群与互动”。讲座由徐百永老师主持,我院全体教师在文科科研楼312教室集中收看,全体学生线上收看。

 关丙胜,藏族,青海省湟中县人,人类学博士。现为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第六批省级骨干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批天山学者主讲教授,第八届国务院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民族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25篇。

 关丙胜教授从边界与人类(人群)社会的思考开始讲起,以自然生态与边界特质、近代之前阿尔金山地区的人群活动和近代以来会牧于阿尔金山的三大游牧人群的介绍为主体,对阿尔金山地区的游牧人群与互动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总结。

 首先,关教授用照片和视频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由德令哈市到格尔木市,再到乌图美仁的长途放牧路线,并讲述了阿尔金山地区的自然生态与边界特质。指出阿尔金山地区的游牧是完全的山地游牧,即季节性游牧,且阿尔金山是一条兼具自然和行政意义的边界,族群的游牧范围往往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导致由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地理边界往往突破已确定的行政边界,形成高山会牧型游牧。

 其次,关教授以丰富的史料、碑刻、田野访谈讲述近代之前阿尔金山地区的人群活动。以古藏文的石刻指出阿尔金山地区唐代可能曾有小规模吐蕃人驻牧,明清时期藏族或蒙古族曾在此活动。通过史料与访谈对先入游牧的蒙古人、后入游牧的维吾尔人和哈萨克人的迁移与退出进行了详细描述。

 接着关教授沿着时间脉络讲述近代以来会牧于阿尔金山的三大游牧人群,指出近代以来,居于柴达木盆地西部乌图美仁——尕斯一带的蒙古人由东向西,与居于阿尔金山西缘由西向东的维吾尔人相会于阿尔金山地区腹地祁曼塔格山的夏季高原牧场,形成游牧族群会牧场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哈萨克人在此区域的暂居性驻牧更使这一地区一度呈现出三大人群会牧的历史场景,此种会牧情形呈现了族群、行政与地理三种边界对人群社会的深刻影响。

 最后,关老师进行了讨论与总结,从以上三个族群在这一地区的活动、迁移可以看出,边界地区除去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外,最易成为不同族群交往、迁移、交流的地方,即“族群之间的边界往往是不清晰的,在文化或者族群的边界上,缓冲区的存在是常见的”。

 讲座结束后,我院老师对关丙胜教授的讲座表示肯定与感谢,并就“寻找访谈者”“行政边界与地理边界”“哈萨克族传统图案纹样”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关教授一一做出解答。关教授的讲座为我们认识区域边界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密切关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师生们的热烈讨论中,本次西部边疆讲坛圆满结束。

4C36D

 

76E42

76E42



© 2010- 2018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版权所有
院长信箱:wangxin@snnu.edu.cn
院办信箱:myzxbg@snnu.edu.cn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710062 )
电话:+86-029-853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