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下午,我院师者周论第二十讲在陕西师范大学崇鋈楼思齐堂举行。院长王欣老师以“故土新归:从西域到新疆——中国西部疆域形态的演变”为题,与师生进行讨论交流,我院全体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王老师此次的讲座,以“海防”与“边防”之争为引展开,首先为我们介绍了何为“故土新归”。而后,王老师以“西北疆域的自然形态”“西北边疆的人文形态”“西北疆域的历史演变”三部分展开,依次为大家做了介绍。
首先,王老师介绍了西北疆域的自然形态。王老师讲到,西部边疆有着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这里是亚洲心脏,也是文明的交汇地带,这里既是文明的汇聚地,也是文明的发散地;西障东开的C形地理结构,使其对西形成天然屏障,对东则呈C形开放;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多样性﹑碎片化的生态环境,这里汇聚了世界主要的地理形态和气候形态。
其次,王老师对西北边疆的人文形态做了分析。西部边疆是四大文明的交汇之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形成了南农北牧的民族格局,亦成就了这里的碎片化绿洲政权。这里是中原农耕与北方游牧政权互动与凝聚的产物,也在文化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西向与政治东向”现象。
接着,王老师通过地图展示了西汉至中华民国时期,西北疆域的历史演变。王老师分别展示了: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北疆域的开拓;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北疆域的分裂;隋唐至元明时期,古代西北疆域的发展与伸缩;清代,西北疆域的奠定。
最后,王老师总结道:古代中央王朝与北方游牧政权的互动与凝聚影响着西北疆域的基本形态;古代中央王朝的盛衰决定着西北边疆的主要格局;西北边疆与内地政权一体化是主要趋势;近现代外部势力是影响西部边疆稳定的主要因素。
报告结束后,王启明老师﹑张伯国老师就本次讲座与众师生进行交流分享,至此,本次师者周论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