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2日下午,我院师者周论第十九讲在陕西师范大学崇鋈楼思齐堂举行。周伟洲老师以“关于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几点思考”为题,与师生们进行讨论与交流,我院全体师生聆听了这次报告。
周老师分三部分展开此次报告。第一部分是中国边疆学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第二部分是关于中国边疆学学科基本理论的构建。第三部分关于构建中国边疆学学科的几点建议。
报告中,周老师详细的介绍了他对中国边疆学的发展过程的观点,他认为中国边疆学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时期:(1)萌芽时期,即清代乾嘉、道光年间兴起的西北史地研究之学和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开始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研究的时期;(2)发展和初步形成时期,即上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以“边政学”为主的边疆研究,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边疆学基础的时期;(3)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边疆研究繁荣及重新建构中国边疆学学科的时期。接着周老师对中国边疆学学科基本理论的构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的“边政学”已经初步奠定了中国边疆学的理论基础,我们对21世纪构建的中国边疆学可以称之为“重新构建的现代中国边疆学”,经过百年,几代学者的努力,尤其是21世纪国内学者对中国边疆学学科不懈的追求,目前在中国边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框架上已经形成了共识。这些共识虽然在表述和个别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但基本涵义和精神是一致的。最后周老师对关于构建中国边疆学学科提出了6点建议,其中包括继续探索构建中国边疆学学科的理论问题,通过争鸣和相互讨论,尽可能在一些重大理论上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尽快成立全国性的“中国边疆学学会”及各分会,出版有关中国边疆学的刊物;培养边疆学的人才等十分重要的建议。
报告结束后,王欣老师、马强老师和王超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对中国疆域、边疆与边疆学的看法,并与周老师和其他老师进行交流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