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本院概况 本院学人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学生天地 民族学讲座 制度建设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国家认同与边疆教育———-以民国时期藏族青年内地求学为中心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12-07  阅读次数:

2017126日上午9:00,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邀请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喜饶尼玛教授在雁塔校区崇鍙楼敏行厅,进行为题“国家认同与边疆教育以民国时期藏族青年内地求学为中心”的讲座,由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副教授徐百永主持。讲座开始由徐百永副教授对喜饶尼玛教授做介绍,参加此次讲座的有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以及各位老师。

讲座以民国时期藏地青年在内地求学来看当时国家对边疆教育的重视,来加强藏地对国家认同的感受。本次讲座具体内容如下。

一.民国边疆学生内地求学肇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然并未对西藏造成实质性影响,藏地近代意义上的教育发展依然很缓慢。这期间,藏地区的教育仍然以寺庙教育为主,西藏地区的僧俗等一些代表人士提出对于藏地区的现代教育问题需重视,十三世达赖喇嘛和九世班禅曾提到要藏地学生来内地求学,认为西藏和青海藏地之所以落后,是因为现代教育的落后,缺少建设人才。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和扶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法令法规,现代教育在藏地区开始有了影响。中央政府考虑到,边疆地区环境恶劣,内地官员不愿往边境进行边疆建设,为加强边疆建设,试图以录取藏地学生来内地求学,以强化中央权威和增强边疆民众的国家认同。经过多方努力,蒙藏事务总局总裁贡桑诺尔布提出在北京创设蒙藏专门学校,经费完全官办,到民国二年,国立蒙藏专门学校成立。开始招生藏地学生免费来内地学习。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教育部设立蒙藏教育司,专管蒙藏民族及其他相关教育事业,为中国专设少数民族教育管理机构之始。

二.国民政府相关政策及其影响(1929-1949

1929年,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蒙藏之决议按》,决定在首都设立蒙藏专门学校,并设研习班,选送蒙藏地区优秀青年来内地学习,1930年,蒙藏委员会又制定了《蒙藏委员会保送蒙藏学生办法》,同年,蒙藏委员会上呈国民政府,请求在北平蒙藏学校、山西党政学院、北方军官学校等处毕业的西康学生入党部训练,为建设康藏做准备。19309月,国民政府在中央政治学校内设西康特别训练班。1931年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七次常务委员会通过《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其中蒙藏教育为主要议程之一,同年,在国立中央大学及北平大学设蒙藏班。对于保送的蒙藏学生,必须精通蒙语蒙文、藏语藏文。19337月,蒙藏班进行扩建,国立南京蒙藏学生成立,由蒋介石亲自出任校长。1937年,为进一步加强藏地区学生来内地学生,教育部特此提出,降低对藏地区学生了录取标准。以吸收更多蒙藏学生来内地学习。对于边境学生的教育以“教”、“养”、“卫”为主,培养枪杆笔杆都能掌握的以及各种劳作兼备的好公民,为边疆人民安全,人民安乐做贡献。为实现五族共和做贡献,也是现实的需要,更是经营边疆储备人才的需要,消除边疆与内地隔膜,加强同内地民族认同。

三.藏地学生求学的主要学校

藏地区学生来内地区求学的学校主要有国立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北平高等教育学校、南京师范大学、北平蒙藏学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交通大学、山西北方军官学校、山西无线电学校。由于当时阎锡山任第一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因而藏地区学生去山西的较多。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并对学生进行生活补贴,用银元补贴,学校伙食也不错。课程包括汉语、数学、历史、地理、所了解的知识涉及到所处的社会主义形态,还有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等。

 

四.藏地学生到内地后的变化

在内地的藏族学校中,民族国家认同首先体现在对概念的认识,进而是否有正确的国家观。在内地求学的藏族学生在祖国面临重大转折时,都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对正义的追求。以平措汪杰为首的进步青年在藏族同学里组织“高原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小组”并把《国际歌》《游击队之歌》(改成藏语版。1)追随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2)抗日救亡的马前卒。(3)边疆新思想的启蒙者。藏族青年赴内地求学,促进了与汉族等多民族的交流,为消除民族间的隔阂,促进民进团结,以形成整体国家意识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藏族学生来内地求学称为佼佼者

   平措汪杰为藏族人中最先接受内地进步思想者之一。1939年在蒙藏学校组织“藏族共产主义革命小组”,曾是全国人大五、六、七届常委,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多杰才旦,博士生导师,著名教育家,历史学家。曾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中央统战部顾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总干事。

  孙格巴顿,今四川康定人,曾任班禅驻京办事处代处长,蒙藏委员会专门委员。解放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班禅驻京办事处处长、常委,四川藏学研究书院副院长,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贺丹曾,藏族,青海玉树人,1934年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特别训练班第一届。曾任班禅行辕卫队教官及队副,后任军令部二厅派驻青海玉树的中校情报处长。

  扎喜泽仁,男,藏族,今四川新龙县人,先后在中央政治大学蒙藏学校、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广西空军军官学校飞行专科、成都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学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名藏族飞行员。抗日战争时期,曾驾机与日寇进行空战,解放后在西南民族学院工作。 这些是曾在内地求学的藏族优秀学子,不仅学业有成,更是对祖国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上,这些在内地求学的藏族学子是最先感受到现代国家的力量和对新兴民族国家产生认同的。

讲座结束后,徐百永副教授进行了总结,并对喜饶尼玛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同学和老师也和喜饶尼玛教授就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上一条:欧阳荣华教授为我院师生作题为《访问学者和留学生的管理和评估》的专题报告 下一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每周学术报告之(六)

© 2010- 2018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版权所有
院长信箱:wangxin@snnu.edu.cn
院办信箱:myzxbg@snnu.edu.cn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710062 )
电话:+86-029-853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