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6-29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和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榆林市榆阳区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大学、宁夏大学、河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宁夏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科院、中共榆阳区委政研室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党政机关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探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以期共同推动高校理论研究与地方发展实践深度融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教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方兰教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晓虹教授、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春雷副研究员分别作大会主旨报告。大会围绕“黄河流域水利秩序与区域社会”、“黄土高原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黄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榆林及长城沿线历史与环境”、“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黄土高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六个分论坛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我院王娜老师在黄土高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分论坛宣讲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牧业合作社发展与文化主体性发挥的耦合研究》的论文,改论文认为,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主体性文化。特别是在牧民占多数的农牧交错区,要在文化导向上以融合农牧民为本位,激发区域社会的文化生产力,使农业和牧业系统实现耦合发展。在乡村社会转型实践中,强化文化内生力,要实现文化主体性发挥与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耦合。这对于探索农牧交错区乡村建设之路,实现产业发展振兴、文化生态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后就宣讲论文涉及的诸多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