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7日至6月30日,由“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地理中心主任张萍教授组织,联合我校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多家单位,前往伊朗、乌兹别克斯坦两国进行了为期13天的考察调研活动。我院韩香教授与硕士研究生吴正浩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此次考察活动。
6月17日-6月24日,考察团在伊朗做了深入的田野考察。考察城市主要包括德黑兰、卡尚、伊斯法罕、亚兹德、设拉子等。在德黑兰,考察团参观和考察了巴列维王朝时期的萨德阿巴德王宫、恺加王朝时期的格雷斯坦宫、伊朗国家历史博物馆以及自由纪念塔等地。在卡尚,主要参观了当地的布鲁杰尔迪古宅、费恩庭院以及阿哥哈清真寺等世界文化遗产。伊斯法罕是伊朗第三大城市,也是萨法维王朝时期的首都。考察团先后对当地的两座古桥-三十三孔桥和赫居古桥、东正教教堂-凡客教堂、四十柱宫、伊玛目广场、阿里卡普皇宫和伊玛目清真寺等历史文化建筑做了实地考察,并收集了大量材料。亚兹德位于伊朗中部,考察点主要有当地的拜火教火神庙(教堂)、世界文化遗产多拉特阿巴德花园等。在前往设拉子的途中,考察团还先后深入实地考察了古波斯帝国的两大古都遗址-帕萨尔加德和波斯波利斯。设拉子是此次在伊朗考察的最后一座城市,考察团在当地参观并考察了莫克清真寺、天堂花园、哈菲兹陵墓、古兰经之门等地。
6月25日-6月30日,考察团成员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布哈拉、乌尔根奇、希瓦古城、塔什干等地做了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撒马尔罕为丝绸之路重镇,坐落在中国、印度和波斯的十字路口。考察团对这里的古尔·阿米尔王陵(帖木儿王陵)、雷吉斯坦广场、比比哈努姆清真寺以及位于城市郊外的Koni-Gil古造纸厂等做了深入和细致的考察。位于布哈拉的希特来摩西哈山宫殿、萨满尼陵墓、博罗-哈斯清真寺、雅克城堡、拉比-哈吾斯建筑遗址、喀龙清真寺、喀龙宣礼塔等是这次考察和调研的重要地点。6月27日,考察团一行连续乘车八小时,经克孜尔库姆沙漠前往花剌子模州的乌尔根奇和希瓦古城进行了考察,并于次日晚上乘机返回塔什干。在塔什干,考察团先后参观和考察了独立广场、当地最大的哈斯特-伊玛目清真寺、Chorsu圆顶集市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历史博物馆。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考察团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对考察点做了细致的田野调查和访谈,收集和拍摄了大量文本材料和图片。经过这次实地调研,我院师生对伊朗古代历史文化、交通商贸、民族宗教等有了更深入和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巩固和加深了对2017年所考察过的乌兹别克斯坦的认识和体会。对我院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促进民族学、边疆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察团在波斯波利斯遗址进行深入考察
考察团成员在希特来摩西哈山宫殿认真记录笔记
考察团在德黑兰伊朗国家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