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陕西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党支部与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于雁塔校区崇鋈楼敏行厅开展联学共建活动。此次座谈会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学术热点与咨政报告撰写”为主题,立足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深度融合,特邀两支部成员及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会议由研究院教工党支部副书记王超主持,分专家报告、工作分享、交流研讨等环节有序推进,旨在深化理论共识、促进业务协同。
聚焦理论认知:专题报告解析共同体内涵
会议伊始,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教授介绍了此次联学共建的背景与核心议题,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的前沿性及咨政报告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随后,研究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徐百永教授作题为《如何认识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专题报告。
徐百永教授从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其一,针对学界对中华民族的认知误区,他提出四点辨析:一是驳斥“中华民族仅为‘想象的共同体’”的观点,指出其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实体属性;二是考证“中华民族”概念虽由梁启超于1902年首次提出,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交融史奠定了其根基,而非仅百年范畴;三是反对“民族大拼盘”论调,强调中华民族是“石榴籽”般的多元一体结构;四是阐释中华民族与各民族非“平行关系”,而是“大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多层次关联。其二,他系统论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统一性、共同性与不可分割性,强调新时代民族工作需把握“十二个必须”原则,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等四对关系,立足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深化多元一体格局。其三,针对建设路径,徐教授结合国际格局演变(如“东升西降”趋势)、国内发展矛盾及未来挑战,提出秉持以“确立民族工作主线、坚持自信自立与守正创新”为核心的新思路,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强化实践探索:咨政研究与团队建设并重
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党支部副书记耿莹立足实务,详细介绍了国家民委信息直报点的工作机制与报送要求,强调高校智库在服务民族政策决策中的责任与机遇,并分享高质量咨政报告的撰写要点与实践经验。她指出,信息直报需兼具时效性、客观性与前瞻性,为中央决策提供扎实的基层视角与学理支撑。
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教授在总结中表示,研究院将紧扣党和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优化科研团队结构,重点围绕边疆治理、民族交融等领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他提出,未来将通过田野调查深化实证研究、搭建跨机构协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咨政建言能力与服务社会效能。
凝聚行动共识:深化研讨锚定未来方向
在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的衔接展开热议。学者们一致认为,需强化历史视野与现实关怀的结合,以详实的田野调查夯实理论根基,同时聚焦边疆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探索共同体建设的区域路径。党委统战部党支部成员从政策导向角度提出建议,倡议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推动学术热点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
此次联学共建活动通过深度对话,促进党建与业务的双向融合,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注入新动力。双方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持续深化资源共享与协同攻关,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智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