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下午14时30分,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在雁塔校区教学五楼5101教室成功举办“师者周论”系列讲座第51讲。吴洪琳教授以《晋东南·邺城·安阳考察行记》为题与边疆研究院师生们展开交流,研究院徐百永教授主持本次报告。

讲座伊始,吴洪琳教授首先强调了品析文物对于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此次考察的缘起与目的。她指出,山西地下文物数量众多,国保单位数目居全国之首,含跨区域文物共有538处。同时,自曹魏以来,邺城历经多个朝代作为都城,其历史地位显赫。清代学者顾祖禹更是用“河北之噤喉”来形容邺城的重要地理位置。此外,吴教授还明确了晋东南的具体范围,即长治-晋城盆地。

吴教授详细描述了七天跨越两千公里的考察路线,足迹覆盖新绛、襄汾、邯郸、安阳等地多处古迹和历史遗址。包括绛州大堂、绛州三楼、龙兴寺、城隍庙、文庙、社稷庙、天台庵、原起寺、大云院、水浴寺石窟、响堂山石窟、邺城考古博物馆、灵泉寺石窟等,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同时,吴教授深入剖析了考察中的文物,如绛守居园池、宋金泥塑、金代戏曲砖雕等,从历史起源、历史地位、发展阶段、名称由来等多角度讲解。随后又分享了此次考察的体会,她认为山西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富,但交通和建筑分散问题限制了其旅游价值,建议师生考察时要具备基本的古建知识和宗教知识,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物。

讲座尾声,王启明教授提出两个问题:山西的古建筑遗存为何最为丰富?又何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吴洪琳教授和马强教授就这两个问题深入探讨,引发了大家对于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广泛讨论。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最后,徐百永教授总结并高度评价讲座内容,认为此次讲座有助于师生们更好地了解晋东南、邺城、安阳地区的宗教、文化和建筑知识。同时,他鼓励学生扎实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