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5日下午14:30,我院师者周论第40讲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教学五楼5106教室开讲。王惠敏老师以“兴衰有道:清代北商的砖茶贸易”为题与边疆院师生们展开交流,王欣院长主持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王欣院长向大家分享道:作为西北各族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砖茶一直备受人们喜爱。随后,王惠敏老师围绕本次讲座展开了背景介绍,并通过讲述黑茶和砖茶的关系以及清代边疆北商贸易的基本情况,界定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和范围。
在讲座第二部分,王惠敏老师从四个方面对砖茶在蒙古社会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一,砖茶是蒙古居民日常生活及节庆中的茶饮;第二,砖茶是库伦办事大臣衙门中的货币;第三,熬茶是蒙古牧民信仰表达的媒介;第四,砖茶也是维护边疆统治的战略物资。
在第三部分,王惠敏老师讲解了清中前期贩致蒙古和恰克图的砖茶及其商运和官运路线。王老师指出,砖茶是清代北商在蒙古地区贸易份额和获利空间均十分可观的“畅销品”。从贸易方式上看,中蒙贸易又可分为“坐庄”和“行商”。从时间线上进行考察,19世纪上半叶是中俄茶叶贸易上升期,具体表现在,从1836至1851年,砖茶大量销售至中亚、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地区,特别是布里雅特人、吉尔吉斯人尤喜饮用。而湖南安化的黑茶(砖茶)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流向蒙古和恰克图,则得益于晋商开辟的商道和清廷创设的官道。

最后,王惠敏老师分析了1861年以后北商砖茶贸易衰落的原因,并得出了北商的砖茶贸易兴衰之道与清朝国力由盛转衰的走向高度贴合的结论。讲座结束后,王欣院长对王惠敏老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发言。随后,各位老师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王惠敏老师一一进行回应,至此本次师者周论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