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日10:00,我院西部边疆讲坛第75讲在雁塔校区文科科研楼312开讲。本次讲座由新疆社会科学院苗普生老师主讲,讲座主题为《论匈奴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我院副院长徐百永老师主持本次讲座。
苗普生,1948年生,山东省茌平人。原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为民族与民族关系史。

讲座伊始,苗普生老师以匈奴定义引入本次讲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的民族),有学者将古代少数民族和中原中央王朝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符合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潮流的。
随后苗普生老师就本次讲座主题展开了详细论述。首先,老师讲述了匈奴的起源,包括其族源、政权的建立以及政治制度。其次,老师从战争进程、西汉统一西域、东汉三绝三通西域以及汉匈战争的本质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接下来,老师进一步分析了匈奴与中原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其中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匈奴统一蒙古草原和西域,为汉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二是南匈奴归附汉朝以后,其大部分融合到汉族中,而民族融合对民族性格的塑造不可小觑;三是汉匈交流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

讲座的最后,苗老师总结道任何人群或者事物越来越壮大,必须依据于一个核心。中国华夏民族能够越聚越强大,是由于中华民族以汉族为核心,而西方民族越分越小,是因为其民族发展选择了不同的政治道路,这也是中西方民族形成的不同。

讲座结束后,徐百永老师对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总结与评述,师生们积极参与讨论,苗普生老师就大家的问题做出解答。至此,本次西部边疆讲坛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