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0日下午,我院师者周论第三十讲在陕西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楼312教室举办。马强老师以他在加拿大的访学经历为题,与师生们进行交流讨论。讲座由院长王欣老师主持,我院全体师生聆听了本次报告。

讲座伊始,马老师对加拿大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分享了温哥华当地很有特色且在世界范围内闻名的“天堂之路(Highway to Heaven)”,以及位于温哥华的创古寺、观音寺、以及灵岩寺等。
讲座的第二部分,马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加拿大的几所大学。他前去访学的西蒙菲莎大学共有三个校区,学校的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内涵盖考古学、加拿大研究、认知科学、现代艺术、犯罪学、舞蹈、经济学等共二十八个专业,校风自由浪漫,随处可见师生在校园内互相交流。同时介绍了让他收获颇丰的讲座与课程,校内的《Global Asia》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研究课程,主要讲述亚洲各国的文化。马老师还提到加拿大卑诗大学(UBC)内设有一个人类学博物馆,馆内的藏品设置很全。

接着马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他关注的研究——当地移民的流动性、多元文化、当地华人的人口学特征等。他观察到当地华人贫富差距较大;新移民身份同老移民身份区别大,老移民基本上靠自身奋斗,而新移民则自身起初所拥有的资源就较为丰富;移民间还会有代际差异,当地许多二代移民家庭会尽量融入加拿大文化。他们的子女不懂汉语,由此马老师引出了移民的双重缺席理论——身体上离开原籍国,心理上和文化上也同原籍国越来越远。
最后马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术氛围进行了比较,并总结了通过此次访学他对多元族群、加拿大多元文化表达以及加拿大的民族研究的认识与感受,并用他对《Elsewhere》这本书一些段落的选译结束了这场讲座。

家(home)和故乡(hometown)是两个概念。家即身体所在的地方,或者自己情感性认同的亲情空间;而家乡是祖先世居的、血缘性情感维系的地芳,具有根基性的乡土认同。个人可能并不出生在某个地方,但由于父母和长辈的口述历史而产生故乡的概念和认同,从而有回到故乡,或者回到先人的故乡去体验生活的情感。但对于难民而言他们被迫逃离故乡,逃离的苦难感让他们对故乡的某些人事充满了仇恨和无奈,但同时又加深了他们终有一日要返回故乡的决心。

马老师的讲座幽默风趣,他对学术的一腔热血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师生。讲座最后,王欣老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就相关问题与马老师进行了交流,至此第三十讲师者周论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