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1日下午14:30,由我院主办的上林人文社科讲坛第100讲暨西部边疆论坛第49讲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崇鋈楼思齐堂举办。本次讲座由我院院长王欣教授主持,兰州大学王希隆教授主讲,讲座主题为《关于清代哈密、吐鲁番扎萨克旗的几个问题》,我院全体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王希隆教授,1950年12月生,兰州人。史学硕士,民族学博士。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任国家社科基金学评审组专家、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省丝绸之路研究会会长、省历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马工程教材首席专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西域研究》等刊物编委。获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国务院政府津贴、宝钢优秀教师奖、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省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主讲的三门课程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著作12部,获得省级社科成果奖多项。
讲座伊始,王希隆教授为在座师生介绍了扎萨克一词的来源,并总结了扎萨克旗制在哈密、吐鲁番实行的背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崇德、顺治、康熙年间,清朝在漠南、漠北蒙古已经广为实行扎萨克旗制。二、扎萨克旗制是清朝根据八旗制度的组织原则,在蒙古原有的社会制度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统治制度。这种制度下的社会组织属于军政合一的性质。将新疆东部归附清朝的哈密、吐鲁番维吾尔人编设扎萨克旗,有利于统一事业。三、原新疆回部统治者察合台后裔的因素。
接着,王希隆教授以哈密、吐鲁番扎萨克旗在清朝统一新疆与治理新疆的过程中为线索指出了以下四点重要贡献:一、哈密、吐鲁番扎萨克旗是清朝在前方依靠的重要力量。二、乾隆朝统新疆之后, 主要选任吐鲁番扎萨克郡王担任喀什噶尔(叶尔羌)参赞大臣、阿奇木伯克,协助治理西四城。防范流亡境外的白山派和卓后裔。三、吐鲁番扎萨克郡王家族成员长期担任伊犁回屯阿奇木伯克,负责供给驻防伊犁满营的军粮。四、平定和卓后裔叛乱与社会动乱、维护新疆稳定的过程中,作出重大牺牲。王希隆教授重点讲到哈密、吐鲁番扎萨克旗的性质,指出哈密、吐鲁番扎萨克旗带有很强的土官制度的性质,具备土司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二,不向国家纳税,向中央只拿特产,土民对土官有很强的依附关系,不是国家的编户齐民。第三,土司对土民有司法权。第四,土司对中央有很强烈的向心力。
讲座最后,王欣院长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我院王启明老师提出我们在探讨东疆和哈密地区多元治理制度交织,关系复杂,整个扎萨克旗在行政体系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当中等关键问题。我院张伯国博士后等师生在场分享对于本次讲座心得,并向王希隆教授提出应该如何认识制度规定与制度运行实现的过程中的背离等问题,王希隆教授一一详细回答。在座师生们从王希隆教授的互动与回答中获益颇多,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取得了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