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我院师生一行16人深入西安市莲湖区西仓,对被学界称之为“市井文化”的集市“档子”进行了初步田野调查实践。
西仓档子始于清末,历经风雨变迁,于上世纪80年代恢复集市。档子中花鸟鱼虫、古玩字画、老旧物件、传统手艺等五花八门。对于许多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言,“逛档子”已经成为生活中的爱好。可以说档子是70后的回忆、80后的童年乐园、90后的寻宝小基地。如今的档子作为物品交易、信息交流、人员交往、联络感情的公共空间仍延续着旧时的热闹,并保持着每逢周四、周日开市的传统。
本次调研在马强老师的带领下,专门邀请了研究本土文化的著名学者马斌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档子的发展和变迁,特别是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档子依旧能够保留的原因及其所呈现的社会价值。
同学们根据课堂分组和前期准备,深入每条街巷了解了档子的布局和物品种类,并就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与人们进行了交谈,了解档子中的人员构成、物品来源及其生活状况。调研结束后,大家简要分享了所见所闻,一致觉得亲临西仓档子,对田野调查有了一种较为直观的感受,获得了初入田野的新奇感,锻炼了观察社会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于理解民族学的学科特点和日后开展更为深入的田野调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