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14:30,师者周论第七讲于雁塔校区教学五楼5202教室举行。尹波涛老师以《 后赵石氏的先世攀附与正统建构》为题,向师生们分享了他在研究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族王朝王室的祖先记忆与正统建构的关系的一些思考。本次报告由我院吴洪琳教授主持。
首先,尹波涛老师介绍了北族王朝王室攀附华夏祖先的原因。尹老师指出,一般认为,中古时期大量的胡人墓志追溯先世时以华夏的历史或传说人物为其始祖,是其本身汉化的一个步骤。但是他认为,十六国时期北族王朝王室攀附华夏祖源是为了建构本王朝的正统性。在“宗法”的层面建构皇族的圣王后裔身份是建构本朝正统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研究对于这一方面完全忽视。后赵石氏以南匈奴羌渠单于为其始祖,即是其建构圣王后裔的尝试。
接着,尹老师分析了后赵石勒构建正统性的过程及“胡运”说。刘、石时期,夷、夏族群界限分明,而统治者亦公开承认自己的胡人身份,这使得“自古诚无戎人而为帝王”的观念在这一时期普遍流行。石赵以“胡运”指称自身的历运,当是凸显其与之前华夏王朝之间的不同——皇室为匈奴单于后裔。十六国后期的“五胡次序”说是“胡运”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此外,他还指出,圣王后裔与德运是正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后赵运用五方帝或五色帝观念在其攀附的圣王与德运次序建立了联系。
讲座最后,尹老师与在座师生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