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我院王启明老师为我院师生做了关于《灾害与边疆社会:以阿克苏城水灾为例》的学术报告,由学院副院长徐百永老师主持。此篇报告也是王启明老师12月初参加由深圳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中国历史上的边与边政:政策、族群与生态”学术研讨会上所做的报告。王启明老师解释说这篇文章主要是想针对前段时间与学生一起整理满文档案时发现的一些问题,就嘉庆十六年水灾情况及其所反映的边疆社会职权互动等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在对本次报告的内容进行阐述之前,王老师先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学术研讨会和他11月下旬参加的海南“民族社会工作创新发展高级研修班”的情况,结合图片跟我们分享了一些当地黎族社区的生活情况。
王老师图文并茂为我们阐释了报告中的四个观点:第一,嘉庆16年阿克苏城水灾安城垣修复应归功于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铁保与阿克苏办事大臣范建丰,并非《西域水道记》归为伊犁将军晋昌功劳;第二,阿克苏汉城称谓嘉庆年间既已出现,并非始于道光张格尔动乱之后,更非汉人之民族主义之表现;第三,阿克苏城水稻试种于乾隆26年,而非27年,乌什31年既已试种,而非32年,后因收成过低,33年移回阿克苏种植;第四,哈迪尔嘉庆16年前往回疆初衷在于祭祀祖坟。
最后王老师说,清代边疆研究,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语言文献,而不应有所偏颇,过分夸大或依赖某一文种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