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14:00,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崇鋈楼怀德厅举行“多语料与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学术沙龙,此次学术沙龙由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王启明副研究员主持,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部分学生及其他院系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此次学术沙龙邀请到了中山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共六位老师。沙龙伊始,王启明老师对举办该次学术沙龙的背景做了介绍。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大清史”工程的启动,原本珍藏于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地方档案馆的大批汉、满、蒙、藏及察合台等历史档案与文献陆续影印出版,给学术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史料。与此同时,国外“新清史”也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并对国内清史研究范式提出严峻挑战,而其中非常值得国内研究学者积极追进的工作,就是利用满语、藏语、蒙古语及察合台语等非汉边疆语文资料,结合传统汉语文献记载,开展学术研究,而此次学术沙龙正是这一学术尝试的努力。本次学术沙龙的主要内容有:
王刚《清代驻防八旗中的非正身旗人群体》、王启明《嘉道伊犁八旗换防喀什葛尔研究——以换防路线“那林草地道”为中心》、吾斯曼江《< 五体清文鉴>研究评述》、谢光典《乾隆朝汉藏佛教之间的交流》、王惠敏《大小金川土司与藏区和内地的多重联系》、罗宏《近代汉藏跨文化视野下的国家与民族观念:以法尊法师为例》。在各位学者的研究中,使用了满、藏、察合台等边疆语文文献结合汉语文献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充分显示了多语料在清代边疆民族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整个学术沙龙气氛热烈,师生们就边疆语言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等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通过此次学术沙龙,拓宽了师生们的研究视野,提升了大家的学术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