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本院概况 本院学人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学生天地 民族学讲座 制度建设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中心2010年研究生学术分论坛活动圆满结束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16  阅读次数:

我中心2010年研究生学术分论坛活动历经两周时间,共举办两场,现已圆满结束。

第一场:

     2010年11月25日下午14:30分,我中心硕士研究生景凯旋、王青同学在312室,分别就“平城之战再研究”和“天津市天穆镇回族:相关经济及其居民生活状况分析” 进行了学术报告。
     景凯旋同学指到:公元前200年在平城发生的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是一场没有决战的战争。但长期以来人们将解围原因简单的归结于无中生有的陈平“厚遗阏氏秘计说”。并且将此与后来“和亲政策”联系在一起,产生“战败和亲”的先入之见。本文从行军路线解围原因两个大方面重新分析认识这场战争,得出此役是以匈奴的主动退却没进行战略决战的以汉朝小胜告终的一次战争。希望能对汉初与匈奴关系史研究能有所帮助。
王青同学指出: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城镇化发展进程的缓慢直接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而经济又是促进城镇化趋势进一步加快的首要关键因素。天穆镇是天津穆斯林人口最密集和规模较大的少数回族聚居区之一,这里的社会进展状况从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天津回族群众的总体社会发展水平,因此对天穆镇的经济及居民生活状况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本文将通过对天穆镇的调研,发现天穆镇城镇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与不足,并试图提出建议与实际解决方案。
 
    报告会上,全体师生认真听取了两位同学的精彩报告,同学们积极地响应,老师们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评价。通过这次的报告,同学们有了深刻的反思,拓宽视野、认识了现状!
 
 
第二场:
    2010年12月2日下午14:30分,我中心硕士研究生钟文佳、杜坚栋、于淼,博士研究生张书峰同学在312室,分别就“清真寺与回族文化的传承——对湖南省常德市一回族社区的个案调查”、“ 鄂温克语保护与传承”、“ 地缘政治视野下的塔吉克斯坦民族关系”、“ 浅析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生育观”进行了学术报告。
钟文佳同学介绍:回族是一个分布广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回民“围寺而居的独特居住模式凸现出清真寺在回族社区的核心地位。她通过对一回民社区的田野调查,指出:首先,清真寺已经成为回族文化符号的孕育场和传承场,其存在与发展深刻影响着回族文化的传承;其次,历史上清真寺的一度关闭使得回族与他民族的互动频繁,回族一些文化符号逐渐消失,清真寺功能的转变加快了回族文化的变迁。处于中国腹地、包围在异质文化之中的回族传统文化如何传承这一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杜坚栋同学介绍了鄂温克民族的人口分布和居住地点,对其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做了简要的说明,并指出鄂温克语三种方言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他对鄂温克族语言保护和传承进行了思考,也相应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后希望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从一点一滴的做起,肩负起鄂温克语言文化的保护传承之大任,使鄂温克民族通过学习发扬民族语言而增加民族凝聚力,进而为更好的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及维护中华民族和谐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
 
    于淼同学谈到: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去俄语化”趋势实际上是“去俄罗斯化”趋势的一种在语言文化上的体现,是塔吉克斯坦为建设主体民族国家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同时也是一种民族主义在苏联高压政策解体后的反弹力。中亚独立后,各国纷纷把本国的主体民族语言固定为国语。起初鉴于俄语在中亚的特殊地位,把俄语作为族际交际语,后又随着“去俄罗斯化”的思潮蔓延,在语言政策上也纷纷出现了新的“去俄语化”的高潮。由于与俄罗斯在经济和政治、外交上千丝万缕的联系,“去俄语化”、“去俄罗斯化”在目前仍不可能完全实现。因此在塔吉克斯坦的“去俄语化趋势”是以一种较为舒缓、零散的行为方式进行的,并且只局限于部分领域。如何在促进民族和谐、维持邻国间友好和睦关系的同时提升主体民族的地位,塔吉克斯坦政府可能在道路选择问题上还需要继续探索。
 
    张书峰同学浅析了西双版纳傣族生育伦理。她指出:人口的发展与自然生态负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正日益成为全国性和世界性的问题。在影响人口发展的诸因素中,生育伦理的影响是相对直接、相对持久的一个因素。特殊的地理环境、社会形态、宗教以及传统习俗形成了西双版纳傣族特有的生育伦理,对人口及生态环境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报告会上,激情、洋溢。同学们积极参与并向汇报人提出了许多问题;老师们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和细心的指正。通过这次报告会,让在座的每一个人,深刻的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达到广泛的、自由的、深刻交流的目的。
 

上一条: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副校长来我中心交流考察 下一条:2010级新生迎新及入校教育座谈会

© 2010- 2018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版权所有
院长信箱:wangxin@snnu.edu.cn
院办信箱:myzxbg@snnu.edu.cn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710062 )
电话:+86-029-85300904